甘家围村村貌(严明锋摄于2019年)
甘家围村,位于新城镇中部,距镇政府1千米。相邻自然村有仓夏社区高第村、竹围村,塘背社区塘背村。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因甘姓人躲避战乱迁入而形成。由于当时甘姓人聚居的地方全部被围墙围起,所以叫做甘家围村。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延寿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附城街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第一区;1952年,属城关镇塘背乡南地大队;1958年,属红旗公社塘背大队;1961年属城关公社塘背大队;1983年属城关镇大地社区;1987年属新城镇大地社区;1989年属新城镇大地管理区;1999年属新城镇大地社区。
世居村民有甘、陈、潘、王四姓。甘姓于明洪武元年从南雄珠玑巷迁至该村。陈姓先祖陈世达携家眷于元初从北方迁至洞口三挺村,其后裔从三挺村迁至城南,后于明洪武元年从城南迁至该村。王姓于明万历年十一年(1583年)从南雄珠玑巷迁至该村。潘伯泰,曾任新兴知县,其子孙迁入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171人,其中男性89人、女性82人;80岁以上3人,最年长者92岁(女);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1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171人。非户籍外来人口20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20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养殖鸡、鸭、猪为辅,有经营小商业和手工行业者。改革开放后,村民主要从事个体经营,或在工厂企业务工,从事养殖、建筑装修等行业。村民收入来源有务工、商业经营、房屋出租、集体经济分红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炒米饼、粽子、香芋糕。
该村1972年通电,通自来水;1983年通电话;1991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10年通互联网。适
龄儿童到位于侍 坊的中心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民居呈棋盘形布局,房屋排列整齐,是砖木结构,硬山顶,盖灰瓦,三版大石以上为青砖墙体,四房一厅、两廊一天井布局,每座占地约180平方米。传统民居尚存22座,部分有人居住,部分已空置。改革开放后,村民逐渐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安乐窝,位于新兴县城南外,为邑乡官游书屋,明清知县王民顺、姚舜牧、邓应平每堂事毕,即造庐讲道。
传统婚嫁习俗有在结婚前送报日、送聘礼、订嫁妆、照结婚相。结婚时男、女两家都要摆酒请客,女家摆酒用的肉、米、酒、菜大多是男家提供的。迎亲时男方要用车队到女方家迎接新娘和亲友。宴席间新郎、新娘分别穿上西装、婚纱在门口迎客,席间新郎新娘向亲朋好友敬酒。传统丧葬中的做法事、举丧、入殓、出殡、送葬。丧主设简单饭菜招待所有亲友。
潘洋,号谨斋,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科举人。甘鼎卿(1877—1938),又名公存,字鉴光,1912年12月7日曾任民国第一任新兴县长,1913年到新加坡教学。1921年回到香港开设鼎新学校。1923年在香港团结新兴同乡,成立旅港新兴商会(后更名旅港新兴同乡会),被选为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