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干村一角 黄志国摄于2018年
井干村,位于车岗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约2千米。东邻郞头村,南邻井干大洞,西邻相塘村,北邻车岗圩。该村座落在“井”字形之坑涧,村民“李”姓,“李”与“鲤”谐音,认为鲤鱼在井中需要灌水才能生存,故取名“井灌”,后定名为“井干”。
明、清时期,隶属于新兴县延寿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第六区;1961年隶属于车岗公社郎头大队;1983年隶属于车岗区公所郎头乡;1987年隶属于车岗镇郎头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车岗镇郎头管理区;1999年7月,隶属于车岗镇郎头行政村。
清朝初期, 李姓始祖先从郎头村迁移至井干村。现村民姓氏有李姓、欧姓共 两姓。第一大姓为李姓,第二大姓为欧姓。
2015年末,井干村户籍人口527人,其中,男性 261 人,女性有 266人;80岁以上人数 10 人,最年长者年龄94 岁(女);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有479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有48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有 20 人。实际在村人口479人,留守儿童4人。世居民族为汉族,世居民系为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方言新兴话。
井干村属低丘陵区,耕地427.5亩。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甘蔗、花生、玉米等农作物为主。以种植生态林、经济林和养鸡、养猪等禽畜养殖为副。也有村民从事经商,做个体户。有的搞建筑业,有一些村民外出务工。现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养业收入和外出打工工资性收入以及集体经济分红收入。该村特色食品有咸肉粽,粽子以馅多的糯米粽为特色。
该村于1978年通电话,1989年全村通电,2010年通自来水,2013通网络,2012年全村道路水泥硬底化,村内有篮球场一个,老人活动室一个。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大多数人都建起了楼房,用上电灯、煤气、摩托车,小部分人用上了小汽车。
清朝初期,村民全都是以木条、杉皮、茅草盖的草房;到清朝中期以泥砖、杉木、瓦盖的草房,并逐步形成坐东向南的建筑体系,逐步发展为青砖、杉木、瓦脊口的三间两廊或者五间两廊房屋。现在采用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既通风又透亮的楼房。
现在村民的民居,大多数的村民建成了两层以上的小楼房。
回龙庙,始建于民国时期,重建于2006年。村民逢民间节日或初一、十五都来拜祭。
在井干村村中间近村道附近,长着一棵树,就是全新兴县独一无二的古树“见血封喉"树(属华南地区第二棵“见血封喉")。它又名“箭毒木”。据资料记载,它的树汁奇毒无比,人畜如有破损伤口接触树汁就会心脏麻痹,血液凝固,甚至窒息死亡。井干村这棵“见血封喉”树高二十多米,周围六米多,是国家三级保护乔木植物。其实,历史以来,并没有发生人畜因接触树汁而受伤死亡的事情。
该村有一个湖,这个湖水清澈、翠竹环绕,有一个流传了几百年的传说:这个湖深不可测,底部连通到广西,神奇之处是但凡井干村有人要办酒宴,所需要的餐具向湖里祈祷,点一驻香,用纸写上主人名字、明天什么时候需要、数量多少等,自然就有餐具从水底准时送到,个个碗碟有广西字样的。听说一百多年前,因为有人坏了规矩,这个天赐福利就停止了。
李少英曾任县妇联主席,李玉权曾任县法院执法大队队长。
(资料填报:李国志;初稿撰写:杜兴焕;总纂:梁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