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锦水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锦水村村貌(严明锋摄于2019年)

锦水村,位于新城镇中部,距镇政府约0.5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司背社区司背村、侍 社区侍㙟坊、茅园社区西门村、州背社区州背村。始建村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因梁姓人迁入而形成。相传古时灯蕊塘有一条小溪流入村中之小亭,名曰“接水亭”。溪水绕过新兴县城街道,从东门流出,溪底沙石长有茜草,水色清澈,可见鱼翔浅底,景色秀丽,故名锦水村。唐代诗人杜位曾作《锦水拖蓝》“锦川青碧一蓝天,混混源头出自西。拖绿湾环如玉带,浮光潋滟似玻璃。色连碧落浑无别,影与明沂一样齐。活水安能留得住,转归大海入天地”,“锦水拖蓝”为“新兴八景”之一。

元代,属新州附城。明清时期,属新兴县附城街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一区;1952年属城关镇塘背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茅园大队;1961年属城关公社城关大队;1983年属城关镇锦水社区;1987年属新城镇锦水社区;1989年属新城镇锦水管理区;1999年属新城镇锦水社区。

世居村民有梁、王、陈、叶、张、关、李、曾姓于梁姓,元延祐六年从枫洞村迁到该村。叶姓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从河南迁到该村。王姓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从福建迁到该村。其他姓氏天启元年后从各地迁入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1110人,其中男性544人,女性566人;80岁以上42人,最年长者99岁(男);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111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256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120人。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养殖业为辅。兼种花生、薯类,养鱼。农闲时,村民上山割草出售,也有从事手工艺者,补镬、剦鸡、理发、制泥公仔。也有少量村民养猪、鸡。改革开放来,村民收入来源有经商经营、务工、集体经济分红、出租房屋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松糕、香芋糕等。

该村1976年通电,1978年通自来水,1991年通电话,2010年通互联网,2015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02年建成梳地人工湖。

西街小学,前身是新州古筠书院,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名曰“新州义学”,清乾隆六年(1741年),知县左鹏改新州义学为“古筠书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新兴官立高等小学堂,1915年改为高等小学校,1922年改为县立第一小学。1941年复办为“西镇中心国民学校”,1955年按所在地命名为“西街小学”。2015年,设有6个年级34个班,在校学生1546人,教师81人。学生为来自北街社区、锦水社区、司背社区、塘背社区的适龄儿童。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房屋排列整齐,巷道纵横交错,贯通全村。传统民居尚存15座,部分有人居住,部分出租。改革开放后,村民逐渐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占地560平方米,为砖瓦木结构。

普门精舍,始建于1920年,初建在开泰街,抗战爆发后,迁到中山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再从中山路迁到锦水南28号,1990年拆旧建新。精舍一楼为大雄宝殿、知客室,二楼是斋堂及大寮,三楼为禅堂设有佛像,四楼是休息室,五楼为讲堂。

新城镇基督教堂原名新兴浸陪会,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1997年重建。属两广浸陪会西江联会,1932年正式成立新兴浸陪会,会址于新兴县中医院处。

传统婚嫁习俗有结婚前要担定婚茶看家风、报日子、送聘金、定嫁妆。结婚时男、女两家都要摆酒请客,女家摆酒用的肉、米、酒、菜大多是男家提供的。迎亲时男方要用车队到女方家迎接新娘和亲友。

传统节令习俗有春节前的祭灶、岁末张贴春联;正月初一的开门迎福和拜年;元宵节上灯;清明节扫墓;中秋节团圆赏月;重阳节登高。新兴泥塑历史悠久。唐开元元年(713年),六祖弟子从天竺请来方辩和尚制作六祖泥塑。事后,方辩将技术传授给当地的民间艺人。从此,泥塑技艺在新兴传承。近年来,泥塑这一传统手工技艺正濒临消亡,掌握此技艺者日少,新城锦水民间艺人曾庆、曾瑞章父子擅泥塑,其曾祖父曾佩居是新兴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

关中岳(1903—1985),又名关阶,字介玉,1949年10月24日,率国民党广东省保安四师全体官兵共27100余人,携带武器装备在台山县那扶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梁仲伟(1909—2001),港澳同胞,捐资建西街小学、第一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出资建设锦水村中巷道,铺设混凝土。梁子牛(1947—),曾任云浮市美协副主席,2001年与其子梁飚用一年时间完成《六祖坛经辑录图》。该画卷长32米、宽1.2米,是新兴县目前最长的六祖文化巨幅画作。梁伟雄(1948—),曾任新兴县政协副主席。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