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良塘坑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良塘坑村村貌图 徐式艺摄于2018年

良塘坑村,位于车岗镇东北部,距镇政府6千米。东邻新田村、南邻黎源村、西邻楪村、北邻县道X431线,县道X431线在村边经过。因村落三面环山,村背后有一座盆古山,风景优美,形似伴着一口塘,而得名为良塘坑村。

明、清时期,隶属于新兴县延寿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第六区;1961年隶属于车岗公社四村大队;1983年隶属于车岗区公所四村乡;1987年隶属于车岗镇四村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车岗镇四村管理区;1999年7月,隶属于车岗镇四村行政村。

该村居民主要姓氏:邱姓、麦姓、李姓、张姓、冼姓、林姓。1630年,由邱姓人氏建村,麦姓于1637年,由云浮小河双利村迁入,李姓于明朝1640年由云浮朗塘村迁入,张姓、冼姓、林姓于明朝末期(1644年左右)相继迁入,各姓氏陆续聚居,繁衍至今。

2015年末,户籍人口350人。其中:男性有180人,女性有170人;80岁以上5人,最年长者年龄89岁(女);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有30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有50人;实际在村人口300人,留守儿童6人。世居民族为汉族,世居民系为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方言新兴话。

该村属山间谷地、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番薯、花生为主,兼养鸡、养猪,以及种植生态林、经济林。现村民除了继续经营传统农业之外,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养业收入及外出打工的工资收入。

特色传统食品粽子:村内群众逢春节、端午、冬至等传统节日,都有包粽子的习俗,粽子以馅多的糯米粽为特色,深受村民喜爱。

该村在1989年通电,1999年通电话,1999年通自来水,2012年通网络和完成村道全部硬底化,并安装上太阳能路灯。村道与县道连接,往来各地都很方便。

清朝初期,传统民居村民全都是以木条、杉皮、茅草盖的草房;到清朝中期以泥砖、杉木、瓦盖的平房。形成坐东向西的建筑体系;逐步发展为青砖、杉木、瓦借口的三间两廊或者五间两廊房屋。现在的民居采用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既通风又透光的楼房。

该村村民一直重视文化教育,早在150多年前,麦姓人就建有一间麦氏书房,在屋檐下有一幅古画,并注有一首诗:“满山诗酒琴棋客,尽是风流富贵家”。

该村有舞狮子的民俗活动:狮子队每年春节与同宗师兄弟会狮拜年。村民舞狮习武的传统文化盛行,最早是邱姓人起源舞狮子和习武。在清朝中期,有一个名叫邱万安村民。从小在外拜师学艺,晚年返回开武馆,教会村人舞狮习武。不分姓氏,人人可学,结果培养了一批舞狮和武术高手。拳法是雄拳派武艺。每逢春节和喜庆日子,狮子到各家各户拜年。还习惯在大年初一晚上舞狮子和武术表演给村民观看,热闹非凡,一直沿习至今。

还有传统习俗,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召集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聚餐,还有节日礼品,资金由村中热心人士捐助。在年初一全村人集中聚餐吃斋一天,祈求在这一年里日子越过越好。

该村在2004年有过一次较大的自然灾害。由于村落地势低洼,村前的桐村处流入车岗河段排洪不畅,全村遭浸,水位线高达25.58米,成为历史性的洪灾。村民们在经济和建筑物受到很大的损失,故此被省三防办定为历史江痕。

(资料填报:林树松;初稿撰写:覃润来;总纂:梁洁华)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