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亭村村貌(谢立坚摄于2016年)
沙亭村,位于新城镇西南部,距镇政府1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南外社区南外村、平康社区平康村、塘背社区塘背村、陇塘行政村大村片村。村庄建在山岗上,村后有象山公园。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因严姓人迁入而形成。由于村前有条小溪流过,在河湾处淤积大量河沙,人们取河沙停留的谐音,取名沙亭村。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附城街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一区;1958年属新兴县红旗公社南外大队;1959年属新兴县城关公社南外大队;1964年属新兴县环城公社南外大队;1980年属新兴县环城公社沙亭大队;1983年属环城区沙亭乡;1987年属环城镇沙亭行政村;1989年属于环城镇沙亭管理区;1994年属新兴县新城镇沙亭管理区;1999年属新城镇沙亭社区。
世居村民有严、余、陈、谢、冯、谭、梁、黄、叶、简、彭、张等姓。严姓于明正德元年从平康分支到该村定居。余姓于明代中期从天堂迁来该村。地陇塘彭氏始祖彭荣第七世孙彭法治于明代中期迁居该村。其他姓氏也于明代中后期先后迁入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1078人,其中男性521人,女性557人,80岁以上24人,最年长者95岁(女);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111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1078人。非户籍外来人口32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145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养殖业为辅,兼种番薯、木薯、花生、大豆等。传统上,沙亭的村人几乎人人都有建筑技艺,从事建筑行业,以建造房屋的传统技艺闻名新兴县。古时,新兴许多重要、大型建筑工程皆由沙亭村的建筑师傅施工。民国年间,曾任广东省省长的新兴县天堂李耀汉建造超级大宅时,专门邀请沙亭村严益领队到天堂镇内洞施工。建筑技艺有砌墙、批灰、铭墙像、灰塑、碌瓦、拱镬耳、画草尾等。村中40岁以下的村民已很少从事传统建筑行业。
由于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建设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需要,2010年以后沙亭村,村民多个人经营养殖业、建筑业、装修业、运输业、经商、承包山地和鱼塘等,或到工厂企业务工。经济收入来源有养殖业、商业、运输业和务工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甘蔗、香芋等。传统食品煎堆、油角、炒米饼、粽子、香芋糕等。
该村1978年通电,1985年通自来水,1988年通电话,2011年通互联网,2014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15年对全村的排水渠排污渠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整治,所有的排水排污系统实行管网接入、雨污分流。适龄儿童到位于南外村的南外小学就读。
村前有两棵百年的古榕。
沙亭村建于象岗山山腰,传统民居坐北向南,多为低矮的平房。民居原来依山而建,大部分是砖瓦木结构的房屋。排列不规范,巷道不齐整。传统民居尚存4座,均已空置。改革开放后,村民逐渐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该村有严氏宗祠、谢氏宗祠、陈氏宗祠、余氏宗祠、谭氏宗祠。严氏宗祠,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占地面积32平方米,是砖瓦木结构。谢氏宗祠,始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占地面积35平方米,是泥砖瓦木结构。陈氏宗祠,始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占地面积28平方米,是砖瓦木结构。余氏宗祠,始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占地面积60平方米,是砖瓦木结构。谭氏宗祠,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占地面积30平方米,是砖瓦木结构。
谢氏警世格言:仕崇文学,道德才华,日圣维彦,汝克绍家,应元启裔,宏宗世遐。
灵光寺,位于村东南,始建于民国年间,阔8.9米、深14.9米,占地面积133平方米。是三间两进青砖木石建筑,前为石楹柱门廊。“文化大革命”时期改作生产队仓库,2006年重修,前进为弥勒殿,二进大雄宝殿,供奉佛家三宝、禅宗六祖、观音、地藏菩萨。逢年过节,村民都到灵光寺祭拜;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三,村民都在灵光寺祈福等。灵光庙位于村西,因沙亭村以建筑工艺闻名,供奉建筑师祖鲁班。其楹联“灵光重现佛门放异彩,宝刹复新圣地度群迷”。
传统婚嫁习俗有择日子、买嫁妆、送聘礼。结婚前,男方将聘金聘礼送到女方家中,女方买回各种物品、电器等商品作为结婚嫁妆带回男家。结婚时,男女两家都会宴请请客。结婚当天,男方用车到女方家接新娘,新娘由女方的亲友送到村口,交给新郎,迎亲和送亲基本完成。男方宴请时,新郎新娘及新郎家人向亲友们敬酒,宾客赠送红包。女方宴请时,因已送走新郎新娘,只有新娘的家人向亲友们敬酒,宾客也赠送红包。近年来,很多青年都外出务工,有部分青年已不用在家宴请的形式举行婚礼,而采取旅行结婚的形式。建房习俗有动土、过门头和上梁、新屋入伙。村民选好宅地建屋时,择吉日吉时,在宅地开红线,挖掘地基,燃香、放鞭炮,然后开始建房。新房建成都会“择日子”入伙并宴请亲朋好友来庆贺。传统丧葬程序为设灵位、做法事、入殓出殡、送葬,将亡灵的神牌安放在太公屋。土葬的时候,如是未结婚或较年轻的人去世,所用的棺木则不涂红油,年长者去世所用的棺木都涂上红油。死者入殓前,子孙要到村中的大圳取水为死者洗身,亲视入殓。出殡时会敲锣吹打,燃放鞭炮送行;埋葬后,神主牌由子孙送回太公屋,丧事才告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