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三坑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三坑村,位于大江镇南部,距镇政府约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岗顶村、鹊巢村。该村始建于1914年,因叶姓祖公迁入定居而形成。因村左中右有三条(溪)坑水流出汇集成一条溪河水,村落在三条坑中间一块平地建村,故取名三坑村。村前有不锈钢牌地名标,村落呈小盘地形。村前有一条小溪流。主要山岭有老虎头山,海拔最高300米。

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新兴县第四区;1958年隶属于里洞公社大塘大队;1961年隶属于合河公社大塘大队;1983年隶属于大江区大塘乡;1987年隶属于大江镇大塘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大江镇大塘管理区;1999年7月起,隶属于大江镇大塘行政村。

该村主要姓氏有叶、龙、陈、曹、盘、练6姓,最大姓氏是曹、叶两姓。叶姓祖公于1914年,从大屋地(现理事地名)迁入该地;龙姓于1923年从开平迁入该地;陈姓于1931年从洞口下坪村迁入该地;曹姓于1940年从高鹤迁入该地;盘姓于1944年从大塘村迁入该地;练姓于1947年从河头湾中迁入该地定居。

2015年末,户籍人口103人,其中男性58人,女性45人;80岁以上有1人,最年长者83岁(女);实际在村人口35人;农村留守儿童2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9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68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等,经济作物种植芋头、花生、木薯、大豆、蔬菜、果树、青梅、桂枝、高脂松、林木等。饲养鸡、鸭、鹅、猪、牛、山羊等。渔业主要有池塘蓄水养殖四大家鱼。20世纪80年代以后,村民除了继续经营传统农业生产之外,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有的进工厂务工,有的进商店做营业员,也有村民与温氏集团养鸡;有的从事建筑业,也有人从事餐饮业。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有种养业收入丶务工工资收入、商业经营收入等。

该村特色传统农产品有大米、木薯、大豆、青梅、高脂松、杉。杉特点长、直、大,生长时间长,不易变形。特色传统食品有粽子、糯米糍、油炸角、炒米饼、汤圆、碱水粽子、月饼、白切鸡、圆蹄、扣肉、焖斋。该村制作的糯米糍清甜,润滑。制作方法: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按8:2比例拌匀;如果制甜的加片糖,用开水倒入混合米粉,搓成粉块,加上熟生油拌匀,放到处理好的芭蕉叶上面,最后用蒸笼蒸。

村道与县道X484线相连接。1978年全村通电;2000年通电话;2010年通网络;2012年通自来水;2013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村中建成了公共厕所、道路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新楼房。该村适龄儿童全部到水汶表村的逸夫小学读书。

传统民居属广府民居,尚存7座。坐南向北。传统民居为砖瓦木结构,建筑特色为硬山顶,盖灰瓦,泥砖结构为主体,四房一厅,两廊一天井布局,每座建筑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在传统民居中拆建了或新建了钢筋混凝土红砖楼房。

该村节令习俗有春节前的祭灶、岁末守岁、张贴春联;春节的开门迎福和拜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正月初六上灯;二月十九观音诞;清明节祭祖扫墓;端午节裹粽子祭河神;中秋节团圆赏月;八月初三六祖诞;九月初九重阳节祭祖活动;九月廿八华光诞等,各种诞期每2年举办一次隆重庆典拜祭活动。婚嫁习俗有踏家门、择日子、送聘礼、接新娘、闹洞房、三朝回门等。传统丧葬风俗以土葬为主,从2000年8月起,禁止土葬,一律实行火葬。其程序包括竖灵、收殓、引灵、接体、奠礼、出殡、火化、安葬,其中家人守孝,至亲戴孝,头七祭供等依然存在。三坑村每年八月初三的六祖诞,九月二十八的华光诞,每逢这两个节日,村民们都会以各种形式举行参拜活动。

(资料填报:黄保发;初稿撰写:盘松华;总纂:盘金联)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