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南外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南外村村貌(严明锋摄于2019年)

南外村,位于新城镇南部,距镇政府约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沙亭社区沙亭村、塘背社区塘背村、陇塘行政村陇塘村、大地社区大地坊。始建于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因李姓人迁入而形成。因坐落在县城南门之外,故取名南外村。

宋元时期,属新州南路。明清时期,属新兴县仁丰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一区;1958年属新兴县红旗公社南外村;1959年属新兴县城关公社南外大队;1964年属环城公社南外大队;1983年属环城区南外乡;1987年属环城镇南外行政村;1989年属新城镇南外管理区;1999年属新城镇南外社区。

世居村民有李姓、甘姓、陈姓。南宋宝祐四年,李大椿从江西吉安大和迁到该村。甘绍富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从广东江门新会白石迁到该村。陈继儒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从新兴塘背村迁到该村芳园。陈绍宽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从南海九江村迁到该村的坛背。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972人,其中男性476人,女性496人;80岁以上18人。最年长者93岁(女);实际在村人口72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7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90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1150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385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养殖业为辅,兼种番薯、花生、大豆等,养殖鸡、鸭、猪、鱼。部分村民从事手工艺。20世纪60—80年代,部分村民到村中炮竹厂加工炮竹壳。改革开放后,村民利用城南市场,进行菜贩,在大南路两旁,自建商店从事商业,部分村民从事运输业、出租厨具行业,也有村民承包山场,发展养殖业,部分青年外出务工。

经济收入来源有商业经营、养殖业、房屋出租、运输业、务工、集体经济分红。

传统农产品有稻谷、花生、番薯。传统食品煎堆、油角、香芋糕、粽子、炒米饼等。

该村1975年通电,1990年通电话,1999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08年通自来水,2010年通互联网。

南外小学,始建于1950年。学生为来自南外社区南外村以及外来人口的适龄儿童。2015年,设有6个年级共14个班,在校学生672人,教师30人。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是砖瓦木结构,传统民居尚存25座,全部出租。改革开放后,村民逐渐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古建筑有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李家大屋、甘家围古屋、甘氏宗祠、伏虎院、尚豸庙、新金台古寺、红色之家等。李家大屋群,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占地4186平方米,砖瓦木结构。甘家围古屋群,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670年),占地1350平方米,是砖瓦木结构。甘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2003年修葺,占地432平方米,是砖瓦木结构。伏虎院,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占地420平方米,是砖瓦木结构。尚豸庙,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占地300平方米,是砖瓦木构。新金台古寺,建于1990年,占地900平方米,是砖瓦木结构。

红色之家(甘卓棠故居),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占地132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前座是青砖、后座是泥砖墙的砖瓦木结构。甘卓棠住左边厢房。1919年,甘卓棠与梁维平结婚后就离开了家乡,夫妻一起投身革命,房屋由其同胞兄弟居住。房屋至2015年末保存完好,由其侄孙辈居住。

传统婚嫁习俗有报日子、送聘金、定嫁妆。结婚时男、女双方都要设宴请客,有迎亲和送亲,男方要用花车到女方家迎接新娘,青年结婚大多在宴请前拍婚纱照、摄录像,婚宴时穿上西装、婚纱在门前迎客。传统丧葬中的举丧,入殓、火化、做法事等习俗仍保留。

传统节令有农历十二月二十三祭灶,除夕前张贴春联;正月初一开门迎福和拜年;新媳妇正月初二回娘家探亲;正月初十,上年新媳妇、新生男丁挂灯;清明节扫墓;端午节祭屈原;七月十四祭祀先人;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

1958年夏天,连降暴雨,河水暴涨,该村附近的河堤被洪水冲毁。百亩水稻被浸没而减产,村中鱼塘水溢鱼逃,村中低洼地及低处村道,被洪水浸深达1米左右。暴雨洪水给村民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泥砖屋倒塌3座,幸无人员伤亡。洪水过后,大队生产队组织人力修复了河堤,恢复农业生产。明崇祯年间,陈大勋拜一僧人为师,学习少林武术。其孙陈瑞,号宜亭,生于清顺治年间,乾隆年间为新兴县内武术高手。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村里发生大饥荒,甘怡捐出粮食赈灾,使很多乡亲得以生存。后又捐出金钱修葺义学及大奎阁,捐出稻谷给社仓。清雍正四年(1726年)皇帝下诏,御赐甘怡为“孝子”,村前建牌楼,在县治前(今中山公园)建孝悌牌坊,以表彰其德行。

李大椿(生卒年不详),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戊辰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李豫(1713—1790),字素诚,号立亭,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拔贡,为广西凌云县县丞,任满,升湖北房县知县,因政绩卓越。特加道衔,任迤东迤西分巡道,调任驿盐道兼摄南府事。旋兼任顺宁开化二府事。陈光燕(1871—1940),从小酷爱习武,白天读书识字,晚上到族人练武的“宛庐”跟大人一起习武。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乡试,获光绪己丑科乡试两广解元(第一名),成为武举人。光绪十九年(1894年)赴京参加会试,荣获“会魁”。同年秋,进入殿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面试,结果金榜提名,成为武进士,被授予“钦点御前花翎侍卫”。后被封为四品兵部武官,再后奉旨省亲荣归故里。甘卓棠(1899—1929),1929年1月被补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同年2月于广州市南石头英勇就义。甘可悦(1935—),曾任新兴县副县长。

2011年,该村被广东省住建厅、广东省民政厅评为“广东省宜居社区”。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