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石头洞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石头洞村,位于大江镇东北部,距镇政府约11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永吉村、梭㙟行政村的中寨村。该村始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因梁姓祖公迁入定居而形成。因居住地的地表布满花岗岩石,而取村名为石头洞村。该村坐落在一个方圆约为一平方千米的山谷上,四面环山,一条小河自东向西经村前流过。村周围深山密林,猛兽出没无常。

清朝时期,隶属于新兴县仁丰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新兴县第四区;1958年隶属于里洞公社蕉麻大队;1961年隶属于合河公社蕉麻大队;1983年隶属于大江区蕉麻乡;1987年隶属于大江镇蕉麻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大江镇蕉麻管理区;1999年7月起,隶属于大江镇蕉麻行政村。

该村世居姓氏是梁姓。明末期间,梁氏十世祖梁觉迁,从里洞梧洞石降村迁出,辗转于集成旧榔村和集成细保田村,梁氏十二世祖梁法相,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从集成细宝田村迁至合河蕉麻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630人,其中男性420人,女性210人;80岁以上27人,最年长者96岁(男);实际在村人口120人;农村留守儿童7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111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510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玉米、木薯、狗仔豆;也抚育山林;村名养少量的猪、鸡、鸭;也有村民养蜂取蜜,增加收入。改革开放后,村民除了继续经营传统的农业生产之外,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有的进厂务工,有个人经商,大部分做建筑工。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种养业收入、务工工资性收入,经商收入等。

特色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和松木、杉木。蜂蜜、冬蜜最有特色,因为是苦蔓公花蜜。特色的食品有白切鸡、扣肉、狗仔豆炆烧腩、煎堆、油角、粽子等。

村周围有8棵三百几年树龄古荔枝树。

1978年通电;1998年通电话;2000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2010年通网络,2012年通自来水。1968年建成长湾仔石拱桥,1971年建成500平方米的石头洞村大礼堂。该村适龄儿童全部到位于蕉麻村的蕉麻小学读书。

明朝至清朝期间,村民的民居都是用木条、杉皮、茅草盖的房屋。到清朝中期,以黄泥灰沙做原料,用杉条木板夹的中墙屋、杉木房、瓦盖房。民居有从坐东北向西南,也有坐南向北的,在民国时期建的民居是泥砖房、杉木、瓦结构的三间两廊房屋。改革开放后,村民建的民居是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有的用瓷片张贴墙体的楼房。

该村村前有“祥和亭”。始建于2011年,斗拱、月梁、角梁,用石材雕琢而成。横梁上写有“祥和”黑体大字。占地面积23平方米。

该村东南有一口古井,建于清朝初期,井沿呈椭圆形,用石板砌成,深1米左右,终年不涸,村民仍在使用。

该村的传统习俗:拜观音、拜土地公、祭祖。民间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传统丧事习俗原来以土葬为主,2000年8月起禁止土葬,一律实行火葬,丧葬简化。

该村是大江镇较早革命村之一。民国时期,梁荣祥公参加黄埔军校培训学习,因看到国民党内贪污腐化,毅然回乡,以开办打铁铺为掩护,参加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解放前后发展党员超三十名,其中梁金华、梁章荣、梁水进、梁南福、梁华进等村民,成为中共党员。在里洞镇梧洞石降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参加革命活动。他们曾参加船岗战斗,为解放中国作出了贡献。

梁秀杰(1962—    ),祥乐集团创办人,于2011年成立梁英祥教育基金会,共投入资金50万元给大江镇学校奖教、奖学、助学。

(资料填报:梁荣新;初稿撰写:张浚华;总纂:梁海玲)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