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贝郎村,位于大江镇西部,距镇政府200米,相邻自然村有平天岗村、土地郎村。该村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因李姓祖公迁入定居而形成。因背靠吊天龙山,村前一片广阔河流冲积地,故取名叫岗贝(背)郎村,简称岗贝郎村。该村群山环抱,西南边河流,环绕至村前向西北方流去。
清朝时期,隶属于新兴县仁丰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新兴县第四区;1958年隶属于里洞公社料村大队;1961年隶属于合河公社料村大队;1983年隶属于大江区料村乡;1987年隶属于大江镇料村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大江镇平岗管理区;1999年7月起,隶属于大江镇平岗社区。
该村主要姓氏是李姓。李氏祖先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从河头枫木咀石哈坑鲤鱼岗迁到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80人,其中男性42人,女姓38人;80岁以上3人,最年长者92岁(女);实际在村人口30人;农村留守儿童3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25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50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木薯、花生;散养猪、鸡、鸭作为家庭副业,也有村民养蜜蜂,取蜜,增加收入,抚育山林。改革开放后,村民除了继续经营传统农业生产之外,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有进厂务工,有的与温氏集团合作养鸡、猪,有的从事建筑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养业收入和务工工资性收入。
特色传统农产品有大米、木薯干片、松木、杉木、狗仔豆、蜂蜜。冬蜜最有特色,因为是以苦蔓公花蜜为主,清热解毒效果好。特色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粽子、汤圆、扣肉、圆蹄、狗仔豆夹炆烧腩等,有特有香爽口而不腻的特色。
县道X484线从村前通过,1970年通电,1990年全村村道实现硬底化;1998年通电话,2000年通自来水,2010年通网络;2015年村中心地带建成了面积100平方米的文化楼。大部分村民住进了新建的房屋。
大江镇中心小学,建于1967年。学生来自平岗村、坎头村、石上岗村、汶滩村、土地郎村、岗贝郎村的适龄儿童。2015年,该校设有一、三、五年级共3班,在校学生26人,教师9人。
清朝期间,该村的传统民居是以杉木、杉皮、茅草盖的草房;清朝后期以泥砖、杉木、青瓦盖的平房,并逐步形成坐东南向西北的建筑体系,以三间二廊一天井(俗称下山虎)或五间二廊一天井(二字)布局的土砖房为主。尚存传统民居有5座。改革开放后,村民建的民居是红砖、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楼房。有的是瓷砖贴墙体的楼房。民宅呈带状分布。
李氏宗祠,始建于清末。2000年重修,占地面积30平方米,砖、瓦、木结构,硬山顶,仍在使用。
该村风俗习惯属汉民族习俗,婚嫁殡丧、生儿育女、动土造宅、神佛诞期,都有规定习例。传统丧葬风俗以土葬为主,从2000年8月起,禁止土葬,一律实行火葬。
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都要买肉、杀鸡、鸭庆祝。
农历每四年一次的八月初三,合河祖庙举办六祖诞。大笛、大鼓大锣配合助庆。
(资料填报:谭升才;初稿撰写:王西金;总纂:李耀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