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坎头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59207

坎头村,位于大江镇西南部,距镇政府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平天岗村。该村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因潘姓祖公迁入定居而形成。因村前大江河冲积,并自然形成一个15米深大坎,故起名坎头村。该村地处丘陵,山多林密,百川汇集的溪水从村边流过。

清朝时期,隶属于新兴县仁丰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新兴县第四区;1958年隶属于里洞公社料村大队;1961年隶属于合河公社料村大队;1983年隶属于大江区料村乡;1987年隶属于大江镇料村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大江镇平岗管理区;1999年7月起,隶属于大江镇平岗社区。

该村主要姓氏是潘姓。潘姓祖公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从新兴县集成官洞村迁至该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86人,其中男性45人,女性41人;实际在村人口35人;农村留守儿童1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31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51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木薯、花生;散养猪、鸡、鸭作为家庭副业,也有村民养蜜蜂,取蜜,增加收入,抚育山林。改革开放后,村民除了继续经营传统农业生产之外,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有进厂务工,有的与温氏集团合作养鸡、猪,有的从事建筑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养业收入和务工工资性收入。

特色传统农产品有大米、木薯干片、松木、杉木、狗仔豆、蜂蜜。冬蜜最有特色,因为是以苦蔓公花蜜为主,清热解毒效果好。特色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粽子、汤圆、扣肉、圆蹄、狗仔豆夹炆烧腩等。

1975年通电,1990年通电话,1999年全村村道实现硬底化,2000年通网络,2001年通自来水,2013年该村相继建好了文化楼,并建成了公厕。部分村民住进了新建的楼房。该村适龄儿童全部到位于岗贝郎村的中心小学读书。

清朝时期,村的传统民居全都是以杉木、杉皮、茅草盖的草房;后以泥砖、杉木、青瓦盖的平房,民居形成座西南向东北,以三面二廊一天井(俗称下山虎)成五间二廊一天井(俗称二字)布局的土砖房为主,传统民居尚存16座。改革开放后,村民所建的民居是红砖、钢筋、混疑土结构的楼房,民宅呈块状分布。每座建筑占地面积100平方米。

潘氏宗祠,始建于清末年,砖、瓦、木结构,硬山顶,占地面积40平方米。

该村的传统节日:春节农历年十二月廿二大扫除,意为除旧迎新,春节迎财神、拜年、吃团年饭、张贴春联;正月十五元宵节,食汤圆、放烟花;清明节祭祖;端午节裹粽子、祭河神;中秋节团圆赏月食月饼;凡是时令节日,都要杀鸡、鸭、买肉祭先祖等。村民历来与大塘、合河各乡村毎隔四年,八月初三举办合河祖庙诞期,九月二十八华光诞拜祭活动。

(资料填报:潘木荣;初稿撰写:李钦养;总纂:李耀枢)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