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桐村村貌(黄志国摄于2018年)
布桐村,位于车岗镇西南部,距镇政府3千米。相邻自然村有蕨村、小稳行政村小稳村、平沙行政村平沙村、夏龙社区打梯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由莫姓人迁入而形成。因该地生长着各种树木,其中梧桐树分布最广,故取名为布桐村。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延寿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六区;1958年属红旗公社蕨村大队;1961年属车岗公社蕨村大队;1983年属车岗区蕨村乡;1987年属车岗镇蕨村行政村;1989年属车岗镇蕨村管理区;1999年属车岗镇蕨村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莫、欧、区、杨、梁、麦六姓。其中麦姓、区姓人口居多。莫姓族人,明永乐年间从南雄珠玑巷迁至该地。区姓、欧姓,明泰昌元年(1620年)从蕨村迁入。梁、杨、麦三姓随后相继迁入该村(具体迁入该村时间不详)。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216人,其中男性118人,女性98人;80岁以上3人,最年长者93岁(女);实际在村人口145人;农村留守儿童7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14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71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40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番薯、花生、蔬菜等、经济林、生态林,兼养少量鸡、鸭、猪、狗、猫、鱼等。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农业之外,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民收入来源为农业及务工。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番薯。传统食品有煎堆、粽子、炒米饼、濑粉等。特色食品为濑粉,用该村生产的大米,配用山泉水,用石磨工艺制作的濑粉,具有粉线润而透明、质爽滑、煮不糊、炒嫩香的特点。村民逢春节、端午节、冬至,都有包粽子的习俗,以馅多的糯米粽为特色。
该村1993年通电,1995年通电话,2001年通自来水,2009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13年通互联网。适龄儿童到位于小稳村的公安堡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是泥砖瓦木结构,每座占地80—90平方米。布局有的是一房一厨房,有的是一厅两房,个别的是一厅两房两厢房一天井。改革开放后,村民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联义堂,始建于1937年春,1995年秋重修,占地215平方米,是砖瓦木结构的房屋,两进二房一天井。屋内墙上有鸟、花、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的灰雕,一幅灰雕在正梁两头下,雕着蝠鼠托梁,大厅两侧有一副楹联“联游春天白日下,义在和平博爱中”。大厅中间正梁下有一副楹联“联合会前如大树垂荫若果被推翻到处谋生皆不易,义举家可比小向日葵遽然忘感戴前途设想更可堪”。捷林区家祠,始建于1945年,占地215平方米,两进一天井。大门口有两条4米高的大石柱支撑屋樑,并有两块大石支撑门口的门框,屋内木檐上雕有花草树木,第一进屋顶横梁处灰雕是五伦全景,第二进正梁底下灰雕是福灯托梁。
大皇庙,建于明代,1996年修葺,占地25平方米,是灰沙砖瓦木结构,是村民供奉祖先的地方。传统的婚姻嫁娶中,该村仍然保留着相亲、送报日、送聘礼、盘嫁妆、接亲、送亲、拜堂饮媳妇茶。
村民有小孩满月、老人大寿、新居入伙宴请亲朋戚友的习俗。另有挂“新人灯”和“白花灯”的习俗,挂“新人灯”是指在上年新婚媳妇在农历初七至初十,择吉日挂灯。“白花灯”是指在上年家添了丁(男孩)的村民到宗祠、土地神社、庙各挂上一盏花灯,在十五晚上十二时完灯。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和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有祭祖拜土地神社。在每年的二月初八、八月初三的六祖诞,村民到车岗兴隆寺拜祭六祖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