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都律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都律村,位于东成镇北部,距镇政府约6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布午村、小洞村、逢岗村,云敏行政村云敏村。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由黄姓人迁入而形成。开村祖先教育后世,都要律己谨严,对人要宽厚,故简称都律村。村庄处于丘陵地,地势北高南低,海拔39米。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二区布午乡;1958年属稔村公社布午大队;1961年,属东成公社布午大队;1983年属东成区布午乡;1987年属东成镇布午行政村;1989年属东成镇布午管理区;1999年属东成镇布午行政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世居村民有黄、何、宁、梁四姓。明嘉靖三年,黄姓从附近的都村迁至田螺山脚下开村。何姓于清康熙年间从新兴水东岸迁入该村。宁姓于清乾隆年间从广西梧州迁入该村。梁姓于清道光年间从太平下修迁入该村。

2015年末,户籍人口630人,其中男性330人,女性300人;80岁以上13人,最年长者93岁(男);实际在村人口436人;农村留守儿童1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433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194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薯类、蔬菜等,兼养猪、鸡、鸭。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农业之外,年轻村民外出务工,有的从事运输,有的从事建筑行业,有的从事服务行业等。村民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务工、运输业、建筑业等。传统农产品有大米、番薯、木薯、香芋、冬瓜、豆角、白菜、芥菜等。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粽子、炒米饼、濑粉等。

该村1975年通电,1998年通自来水,1999年通电话,2012年通互联网,2013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村中建有村文化楼一座和2个篮球场。1958年,建成了一座大礼堂,有舞台、化妆间,前楼有二层,楼顶建有水泥构造的大五角星。该礼堂2006年

重新修缮,是县级第二批重点保护文物。适龄儿童到位于布午村的布午小学就读。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是砖瓦木结构,大多是三间两廊的单头座,有两座假二座。传统民居尚存32座,保存较好,部分已空置。改革开放后,大多数村民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层或三层的楼房。何氏宗祠,建于1931年,2000年修缮,坐北向南,占地约250平方米,脊顶上双凤戏珠灰雕在前,双龙戏珠在后,另外加设纹龙柱,荷花石围栏杆。宗祠对联:“东海家声,庐江世泽”。梁氏宗祠,始建时间不详,2000年在旧宗祠原址重建,是青砖瓦木结构,占地200平方米,供奉跑马三姐、大王老爷。

传统婚嫁习俗中的中原古制“六礼”在村里逐渐少见,但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送亲、设酒席请客以及新婚三天回门礼(新娘回娘家)等礼俗还存在,但大多数已新事新办。每年全村何姓族人在正月初二集中开年饭。每年劳动节各姓族人都集中扫墓。梁荣财(1942—),曾任新兴县委组织部部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资料填报:梁才进、何其旭;初稿撰写:董国森;总纂:何伟生)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