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坪村,位于太平镇东北部,距镇政府5.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东成布乾村、悦塘村、罗陈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由欧姓迁入而形成。村一分二,路的东面为新村,路的西面为旧村。陈姓、梁姓两户人家路经此地,原定往北到芳园定居,行至此地时天色已黑,看到附近有一庙宇,就在庙中暂住。天亮后,看到庙前有一片平地,适宜耕作。二户人家决定在此建房定居,故称庙坪,后续有欧姓及邝姓人家落户此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改称新坪村。村西南方有保岭山,还有青山,细房山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清朝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新兴县第三区;1958年隶属于共成公社罗陈大队;1961年隶属于上沙公社罗陈大队;1983年隶属于上沙区罗陈乡;1987年隶属于太平镇罗陈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太平镇罗陈管理区;1999年隶属于太平镇罗陈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欧、梁、陈、邝4姓,欧姓为最大姓。欧姓,明洪武元年(1368年)从集成(今六祖镇)龙岩迁入禤村,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再从禤村迁至该村。梁姓也于此时从新会迁至该村。陈姓从开平大沙迁至该村。邝姓从高鹤楼下迁至该村。
2015年末,户籍人口624人,其中男性311人,女性313人;80岁以上21人,最年长者91岁(女);实际在村人口398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394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226人。祖籍该村港澳台同胞10人,祖籍该村华人华侨10人,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新加坡。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耕地416亩。传统经营以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番薯、蔬菜,兼养少量的鸡、鸭、猪。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的农业外,部分村民在山地、旱地建起养殖场,养殖猪、鸭、鸡等。村中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或经商。有打铁行业,从事打铁行业人数不少,有的村民到南海、顺德等地从事打铁。近年机械代替人工,打铁行业才逐年匿迹。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养业收入和务工收入。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番薯、南瓜、荔枝、柑桔等。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香芋糕、粽子、炒米饼等。
特色建材瓦,出产的瓦无杂质,光滑,密度高,硬中带韧,敲打声音清脆。
“瓦窑”在该村乃至周边都是一个时代的标签,衍生了多种谋生行业,如制砖丶制瓦的泥工匠,村民上山割草卖给“瓦窑”,有烧窑工师傅,有搬运瓦的搬运工。
县道X485线分支乡道从村中经过。1978年通电,1991年通电话,2012年通互联网,2009年通自来水。2012年村主要道路硬底化,安装路灯。建水泥硬底化广场,建设了两个篮球场。2014年秋,该村将原有的旧礼堂拆除,在原地重建一幢两层面积共800平方米的文化楼,总造价约为60万元,2015年初动工兴建并建成。适龄儿童到芳园村的罗陈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坐西向东。清朝民国年间,房屋为“舂墙屋”居多,用板块制定模板,将石灰,黄泥混和倒到夹板内,用木锤、特制铁铲工具夯实,0.3米为一层,一层层垒起,及适用高度,上面再搭桁,钉桷盖上瓦片建造成有“成座屋”,“假二座”,“连二座”或单间的泥房屋。后期建房多以用模制成的泥砖砌墙或与红砖、青砖混建。改革开放后,村民造民居是红砖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新建的楼房为二层或三层,每座占地60——80平方米。
东山渡水槽坐落在宝岭山与南江山两山山腰间,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长度为366.7米,高为22.8米,槽宽1.8米。
周边古香荔枝树成片成林,被冠以荔枝园。村内有一棵芒果树,已有200多年树龄。
东山庙,又称陈将军庙,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年),内供奉陈将军和罗姓夫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拆毁,1981年8月重建东山庙。庙里尚存石狮子一只(据说另一只沉于侧边的鱼塘)和刻有“光绪二十年四月十六日孟夏吉旦•沐•恩弟子众信联堂敬立”字样的石碑一副。
佛诞期有农历二月初二的花王旦,四月十二的夫人诞,四月十六的大王诞,七月十九的太岁诞,十一月十六的元帅诞。每逢诞期东山庙内烧香朝拜,特别是花王诞,大王诞会设坛祭法事(做大公德),煮斋宴。
婚嫁习俗,属汉民族的习俗,择吉日,提亲,聘礼,礼饼,新床安置,接亲,迎亲等。传统丧葬风俗以土葬为主。从2000年8月1日起,一律禁止土葬,实行火葬。但其报丧、入殓、成服、送葬、做佛事等流程还延续。随着丧葬习俗简化,大多数村民将每七天一祭直到百日祭,简化在出殡日一次性祭拜。
1947年秋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是游击队活动的地方,有崔炎(武工组组长)、占达才、崔金广等(隶属于粤中纵队广阳第二支队第七团)在这里活动。村民梁东、欧日长、梁秋在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后来发展了欧甲庆、邝养加入组织。是国民党东山乡伪自卫队的驻扎地。
1948年4月成立了收集情报的联络点,由欧日长负责,多次送情报、粮食到游击队交通站。
1948年秋,先后在村成立了以欧旺才、欧木才、梁戍等人的民兵组织以及梁新广、梁植怀、欧虾等人的农会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斗争活动。1948年农历路送情报。同年冬季,农会组织发动群众同反动势力作斗争。
1949年农历七月初二,欧日长在送情报途中不幸被捕,于当月初八被杀害,后被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为新兴县革命老区村之一。
该村主要代表性人物:
欧尚书(生卒年不详),曾任江门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副厅级)。欧政书(生卒年不详),曾任新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珠江发电厂党委书记(副处级)。欧建强,(1966——)2008年至今任云浮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处级纪检监察员。欧日长(1902——1949),交通员,1949年7月在东山圩牺牲,被新兴县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资料报送:苏伟娴,初稿撰写:欧健长,总纂:麦榕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