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红新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红新村 ,位于东成镇西北部,距镇政府7千 米,相邻自然村有都斛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由潘姓人迁入木坪村而形成。原村是 合河木坪大队的六个自然村(木坪、龙更、下大 田、木埌、贵栈、旧地坑)合在一起,称为六合 村。1975年合河水库建设,部分村民搬迁至东成公 社都斛大队辖区,红红火火建设新农村,故更名为 “红新村”。

原属大江(合河)公社木坪大队,1975年全村 搬迁到东成都斛大队范围,属东成公社都斛大队; 1983年属东成区都斛乡;1987年属东成镇都斛行政 村;1989年属东成镇都斛管理区;1999年属东成镇 都斛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潘、梁、谭、区、范、刘、李、 黄、龙九姓,潘、梁、谭、区四姓,占村中人口的 70%。潘姓于清康熙四十三年从大江迁至木坪贵栈 村。梁姓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从太平沙村 迁到木坪下大田村。区姓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

年)从里洞区村迁到木坪龙更村。刘姓于清嘉庆三 年(1798年)从合河合水村迁到木坪木埌村。李姓 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从天堂松仔根村迁到木 坪木埌村。龙姓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从木 坪迁到旧地坑村。范姓从南雄和封开迁到郁南于清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从郁南迁到合河公社木坪 木坪村。黄姓于1921年,从黄羗洞坑(山名)迁到 木坪木埌村。谭姓于1945年从梨坑(山名)迁至木 坪下大田村。以上九姓均于1975年从合河木坪集体 搬迁至东成公社都斛大队辖区内建村。世居村民为 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457人,其中男性262人, 女性195人,80岁以上10人,最年长者91岁(女); 实际在村人口300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99 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157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养殖业为辅,兼种 番薯、木薯、香芋、冬瓜、蔬菜等,兼养猪、鸡、 鸭。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农业之外,大部分年轻村民外出务工,有的经商,有的从事服务 业。村民经济来源为农业、务工、经营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玉米、甘蔗、黄 瓜、菜心。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炒米饼、松 糕、粽子等。

该村1979年通电,1991年通自来水,1999年通 电话,2013年通互联网,2015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 化。2007年建了一座占地200多平方米、高两层、钢

筋混凝土结构礼堂,室外篮球场、公厕1座、文化广 场。2015年建凉亭1座。适龄儿童到位于都斛村的都 斛小学就读。

该村1975年由合河迁到东成,其民居由县政府 统一建成,是砖瓦木结构的房屋,每座占地65平方 米,尚存14座。改革开放后,村民盖起了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楼房。

传统婚嫁习俗中的中原古制“六礼”今在村里 逐渐少见,但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 亲、送亲以及新婚三天回门礼(新娘回娘家)等礼俗 还存在,但大多数已新事新办。

婚嫁殡丧、生儿育女、动土造宅、各种时节, 村民都买猪肉,杀鸡,用粽子祭祀先祖等。

该村1992年8月被新兴县人民政府促进会划定为 革命老区,2011年被云浮市评为自强村。

(资料填报:潘北旺;初稿撰写:潘松新;总纂:范国财)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