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园村,位于太平镇东北部,距镇政府5.1千米,相邻自然村有罗陈村、莲村。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邝姓迁入而形成。建村时,是一片荒地,初名“荒园”,后人们认为“荒”不好,所以把“荒”改成“芳”字。故称芳园村。村落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清朝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新兴县第三区;1958年隶属于共成公社罗陈大队;1961年隶属于上沙公社罗陈大队;1983年隶属于上沙区罗陈乡;1987年隶属于太平镇罗陈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太平镇罗陈管理区;1999年隶属于太平镇罗陈行政村。
世居村民只有邝姓。邝沛园,邝仪斋两兄弟,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从罗陈迁到芳园村开村,大哥邝沛园住村东边,俗称细巷;大哥孝让弟弟邝仪斋住村西边(大边),俗称大巷。
2015年末,户籍人口413人,其中男性201人,女性212人;80岁以上18人,最年长者93岁(女);实际在村人口265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62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148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山地、林地980亩,耕地290亩。村集体在2002年,在古丁洞开垦了一口70多亩的鱼塘。传统经营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花生、豆类等,兼养少量的鸡、鸭、猪。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的农业外,青年多以外出务工为主,部分村民养猪、鸡、鸭、鱼等。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养业收入和务工收入。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番薯、南瓜、荔枝、柑桔等。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香芋糕、粽子、炒米饼等。
县道X485线绕村而过。1978年通电,1985年通自来水,1991年通电话,2005年村内大小巷道实现硬底化,2012年通互联网。1999年安装了巷灯,2005年芳园村建设生态村,铺设排污管,建污水处理池,改造卫生公厕两座。2011年建新礼堂。
罗陈小学,始建于1933年。学生来自罗陈行政村的上罗村、中罗村、下罗村、芳园村、新坪村的适龄儿童。2015年,设有1一6年级共8个班,在校学生306人,教师22人。
传统民居坐南向北,纵巷9条,橫巷11条,纵横巷条条笔直,是邻近少有鳞次栉比、井然有序的村落。村中初建的房子以泥墙房居多,有五板大石屋、镬耳屋七座,用青砖、石板建成,外墙雕刻有花鸟图案,将屋子山墙建成镬耳状,从檐口到屋顶端用瓦筒压顶,用灰膏封固。改革开放后,村民新建楼房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有的外墙镶贴瓷砖,是二层或三层的楼房。
旧房、新建房都依照村路巷道宽窄相傍而建。村口大王椰树伫立两旁,一条康庄大道直通村中,两边楼房整排有序。
传统婚嫁中,仍保留着看家门、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和喝媳妇茶等礼俗。传统丧葬风俗以土葬为主。从2000年8月1日起,一律禁止土葬,实行火葬。但其报丧、入殓、成服、送葬、做佛事等流程还延续。随着丧葬习俗简化,大多数村民将每七天一祭直到百日祭,简化在出殡日一次性祭拜。
该村主要代表性人物:
邝乃章(1963——),任广东省煤炭工业总公司曲仁留守处主任。
(资料报送:苏伟娴,初稿撰写:欧健长,总纂:麦榕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