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村,位于东成镇北部,距镇政府约3千米。 相阾自然村有扶桂村、古院社区古院村、思本行政 村思本村。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陈姓 人、夏姓人迁入而形成。先由一户廖姓迁入生活, 随后有夏姓人、陈姓人迁入。后廖姓人往外迁移。 当时,陈姓人提议村名用开村先祖“廖”姓的同音 字“料”来命名,故命名为上料村。上料村原位于 新兴县合河水库下游,1990年由县政府安置到东成 镇扶桂村定居,沿用原合河祖籍时的村名上料村。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仁丰都。民国时期,属新 兴县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 四区;1958年属里洞公社料村大队;1961年属合河 公社料村大队;1983年属大江区料村乡;1987年属 大江镇料村行政村;1989年属大江镇平岗管理区; 1990年全村集体搬迁到东成扶桂,属东成镇扶桂管 理区,1999年属东成镇扶桂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陈姓、廖姓、夏姓,廖姓、陈姓于明洪武三年从开平迁到合河上料村。陈姓、廖姓 在村居住一段时期后迁到外地。因合河水库建设, 1990年新兴县人民政府把村民安置到东成镇扶桂 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 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21人,其中男性11人,女 性10人;80岁以上2人,最年长者86岁(女);实际 在村人口10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8人;常年在 城镇生活和务工11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养殖业为辅,兼种 番薯、木薯、香芋、冬瓜、蔬菜等,兼养猪、鸡、 鸭。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农业之外,部分 村民外出务工。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和务工。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番薯等。传统特色 食品有粽子。村民正月初二开始走访亲朋好友,村 民们都习惯拿粽子去拜年。
该村1991年通电,1996年通电话,2011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15年通互联网。适龄儿童全部 到东成镇中心小学就读。
民居统一由县政府建成,是砖瓦木结构的房 屋,每座占地70平方米。2000年后,大多数村民盖 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
村东边有一口大古井,井深大约十米,井口方 型,井台四边用花岗石板铺垫,仍在使用。
传统婚嫁习俗中的中原古制“六礼”今在村 里逐渐少见,但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 接亲、送亲以及新婚三天回门礼(新娘回娘家)等礼俗还存在,但大多数已新事新办。传统丧葬风俗 中的报丧、入殓、成服、送葬、做佛事等流程还延 续。随着丧葬习俗简化,大多数村民将每七天一祭 直到百日祭,简化为在出殡日一次性祭拜。
春节是村民传统最热闹的节日,家家户户买饼 干、糖果、瓜子等食品,每户包粽子。除夕各家贴 春联,全家团圆吃年饭,表示除旧迎新;正月初一 大人向小孩派利是。每年正月初八为上元节,凡是 上年新婚的家庭都在上元节挂新人灯,凡是上年添 了男丁的家庭都在上元节挂白花灯,宴请亲朋好友 来庆贺。清明节夏姓兄弟姐妹集中去扫墓,并一齐 就餐。特别有趣的是端午节村民们用黄豆梗烧灰制 碱水,然后再用自制的碱水包碱水粽。每年夏至, 村民都有吃荔枝的习俗。
1968年,夏洪石捐资购买锄头、鸡公锄、铁铲 等一大批工具,发送给村民,一起开挖一条2千米的 引水渠,该村水田得到水的灌溉。
(资料填报:夏金荣;初稿撰写:夏金荣;总 纂:夏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