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桔洞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桔洞村,位于太平镇南部,距镇政府约8千米,相邻自然村有良洞村、密洞村、凤山村、新田村、阳山村。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由甘姓迁入形成。因后山形状似凤凰,故取名桔洞村。主要山岭有平天顶,屋背山是林场山脉,村前是共成水库。

明、清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新兴县第三区;1958年隶属于共成公社凤山大队;1983年隶属于共成区凤山乡;1987年隶属于共成镇凤山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共成镇凤山管理区;1999年隶属于共成镇凤山行政村;2003年,隶属于太平镇凤山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甘、梁、冯3姓,甘为最大姓。甘姓,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从江门新会迁到该村;梁、冯姓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先后从新会、台山迁至该村。

2015年末,户籍人口430人,其中男性260人,女性170人;80岁以上人数13人,最年长者90岁(女);实际在村人口270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67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160人。祖籍该村港澳台同胞8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水田155亩,旱地350亩,山地1100亩。传统经营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木薯、番薯、花生、蔬菜,兼养猪、鸡。改革开放后,除经营传统农业外,有的村民养群鸡、群猪、群鸭。部分年轻村民外出经商、务工。收入来源主要为种养业收入、经商收入、务工收入。

传统农产品有稻谷、花生、木薯干片、蔬菜。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香芋糕、粽子等。

村后有几株大榄树,有120年树龄。

县道X483线从村中间通过,1976年通电,1994年通自来水,1997年通电话,1998年,兴建了村中行道,均为混凝土结构,2008年通互联网。2010年兴建了篮球场及文化活动中心一座。适龄儿童到位于凤山村的凤山小学就读。

明朝至清朝初期的传统旧民居,村民用木条、杉皮茅草搭盖而成的草房。清朝中期以泥砖、杉木、瓦结构的泥砖房,再发展成用青砖、杉木、瓦结构的砖墙屋,有的三间两廊,有的五间两廊。改革开放后,村民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有的用瓷片张贴墙体,有的用琉璃瓦盖楼顶。

村中于清朝期间建起了梁、甘、冯氏宗祠。村南面的第二庙,经历过几次拆毁迁建,于1985年建成,庙内有大王神像。

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节等。具有特色的传统民俗有元宵节。每年农历正月上元节,在节前一天,村民在土地神社搭挂灯用的棚,在村的空地上搭一个大的棚,准备放大王神像。上元节这天,年轻的男子跟随舞狮子队、八音班,到第二庙把大王节、六神、观音、先锋仔等神像抬到村中搭好的棚坐坛,让村民供奉。要挂灯的(白花灯、新人灯)村民分别把灯挂到土地神坛、大王爷处,摆上供品,上香、烧宝纸、燃烧鞭炮,挂灯主人家宴请亲朋好友来恭贺,亲朋好友会带上礼物来贺喜。传统丧葬风俗以土葬为主。从2000年8月1日起,一律禁止土葬,实行火葬。但其报丧、入殓、成服、送葬、做佛事等流程还延续。随着丧葬习俗简化,大多数村民将每七天一祭直到百日祭,简化在出殡日一次性祭拜。

(资料填报:梁裕光;初稿撰写:梁宝昌;总纂:谢凤连)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