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厂村,位于太平镇南部,距镇政府约19千米,相邻自然村有肥水坑村、旧村表村、曹田村。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由梁姓迁入而形成。由于当时人们把在山里开荒种地,伐木烧炭原都称厂口,分上厂和下厂,梁姓居住的叫下厂村。村子群山环绕,只有坑水流向出口,村背靠水源山,面向双石山,村子前面有一条小河,小河边有一层层梯田。
明、清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新兴县第三区;1958年隶属于共成公社水浪大队;1983年隶属于共成区水浪乡;1987年隶属于共成镇水浪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共成镇水浪管理区;1999年隶属于共成镇水浪行政村;2003年,隶属于太平镇水浪行政村。
世居村民只有梁姓。梁姓于元朝时从河南迁至福建,又从福建迁至开平,从开平迁至新兴集成,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从新兴集成迁到该村。
2015年末,户籍人口245人,其中男性154人,女性91人;80岁以上4人,最年长者87岁(男);实际在村人口140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138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105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水田162.44亩,旱地78.5亩,山地1874.5亩。传统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水稻、木薯.番薯,甘蔗等,兼养牛、鸡、鸭、猪、鹅等。60年代种植木薯,晒木薯干,卖给供销社。90年代大量种植青梅。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农业外,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经商、务工,从事建筑业。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种养业收入、经商收人、务工收入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木薯片、甘蔗、松、杉、青梅。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炒米饼、粽子等。
县道X483线从村前通过。1975年通电,1995年通自来水、通电话,2012年通互联网,2014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适龄儿童到位于水浪村的水浪小学就读。
清初期间,村民的民居是用泥砖、瓦、木盖的泥砖房。后来逐步用青砖(红砖)、瓦、木盖房。改革开放初期,村民将房屋前段用砖砌墙并铺上一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后段砌青砖或泥砖,屋顶盖瓦。1998年后,大部分村民建的房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或两层以上楼房。
“贺姜酒”的习俗,村民家里有小孩出生,约一星期后或称“12朝”,主人家会宴请亲戚朋友来祝贺,称为“饮姜酒”,逐渐已变成了请满月宴,亲戚朋友都会带礼物来贺喜。
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在传统婚嫁习俗中,中原古制“六礼”,已很少见到,但看家门、送定、送报日、送聘礼、订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和喝媳妇茶等礼俗还存在。传统丧葬风俗以土葬为主。从2000年8月1日起,一律禁止土葬,实行火葬,但其报丧、入殓、成服、送葬、做佛事等流程还延续。随着丧葬习俗简化,大多数村民将每七天一祭直到百日祭,简化在出殡日一次性祭拜。
(资料填报:苏辉生,初稿撰写:苏辉生,总纂:苏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