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岗根咀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44516

岗根咀村,位于太平镇南部,距镇政府10.8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山塘村、大塱村、稔村镇簕竹塘村。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由满姓迁入而形成。因村落依山岗脚根而建,村前有“龙脉”起伏,下山岗看似村落聚居在龙嘴部位,而取名岗根咀村。坐落于象窝山下一个山岗下。

明、清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新兴县第三区;1958年隶属于共成公社大塱大队;1983年隶属于共成区大塱乡;1987年隶属于共成镇大塱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共成镇大塱管理区;1999年隶属于共成镇大塱行政村;2003年,隶属于太平镇大塱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郭、满、林、张4姓,满姓为第大姓。满姓,明万历元年(1573年)从水浪肥水坑村迁移至该村。郭姓,从下修村迁移至该村。林姓从南雄珠玑巷迁移至该村。张姓从高要新桥迁至该村。

2015年末,户籍人口406人,其中男性216人,女性190人;80岁以上9人,最年长者90岁(男);实际在村人口216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14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190人。祖籍该村港澳台同胞2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2人,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美国。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传统经营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花生、木薯等,果树有龙眼、荔枝、黄皮、青梅等。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的农业外,随着凉果业的兴起,部分村民大量种植青梅,有一部分村民建凉果厂,有不少村民在凉果厂务工,年轻的村民从事凉果供销,也有村民外出务工。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种养业收入、凉果业收入、务工收入。

传统农产品有青梅、龙眼、荔枝、黄皮、木薯干片。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粽子、炒米饼等。

县道X483线从村前通过。1978年通电,1983年通自来水,1997年通电话,2005年通互联网,2008年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篮球场面积约400平方米。适龄儿童到位于曲石村的大郎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房屋坐东向西,清朝初期,民居是用木条、杉皮、茅草搭盖的草房。民国年间,用石头砌墙、搭泥砖、杉木、盖瓦的泥砖屋,民居坐南向北。逐步为舂墙土房,杉木、瓦结构,上下座三间房屋组合而成的平房。改革开放后,村民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墙体有的批石米、有的贴马赛克、瓷片,用琉璃瓦盖房顶,室内地面有的铺地砖、有的用水磨石米、有的铺瓷砖、有的铺大理石。

有一座三层的青砖大宅,类似炮楼的样子。

传统婚嫁习俗,其过程送定、报日子和送聘礼、盘嫁妆、安床、上头、接亲与送亲、拜堂、吃双蛋。新娘新郎敬茶等。传统丧葬风俗,多沿用古色中原的传统,以土葬为主,2000年8月起,去世的村民一律实行火葬。其程序包括举丧、入殓、孝服、送葬、做佛事等。宗族活动有清明节及“五一”节集中祭祖。村中元宵节为二月初一至初四日。元宵节期间有接大王、六祖神像供奉,以求一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岗根咀村是革命老区之一。

(资料填报:李绍养,初稿撰写:李绍养;总纂:李绍养)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