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村,位于太平镇南部,距镇政府约12.6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曲石村、凤山根竹坪村、六祖镇洞心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梁姓迁入而形成。因当时梁姓骑着马带上行李,翻山越岭,刚到一片开阔的茅草地,当时公鸡啼叫,太阳快要升起,马匹刚从树林中走出来,而取名马林。因处在高山茅地,杂草丛生,被个别人误读为“茅冧”。村西南北三面环山,依山而建,西高东低,聚落成梯级分布。
清朝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新兴县第三区;1958年隶属于共成公社大塱大队;1983年隶属于共成区大塱乡;1987年隶属于共成镇大塱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共成镇大塱管理区;1999年隶属于共成镇大塱行政村;2003年,隶属于太平镇大塱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梁、苏2姓,梁姓为最大姓。梁姓于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从珠玑巷迁移至广东高要牛渡头,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从高要牛渡头迁移至新兴县集成夏卢村,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迁至该村;苏姓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从水浪村口村迁至该村。
2015年末,户籍人口298人,其中男性156人,女性142人;80岁以上16人,最年长者95岁(男);实际在村人口218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16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80人。祖籍该村港澳台同胞3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传统经营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花生、木薯等,果树有龙眼、荔枝、黄皮、青梅等。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的农业外,随着凉果业的兴起,部分村民大量种植青梅,有一部分村民建凉果厂,有不少村民在凉果厂务工,年轻的村民从事凉果供销,也有村民外出务工。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种养业收入、凉果业收入、务工收入。
传统农产品有青梅、龙眼、荔枝、黄皮、木薯干片。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粽子、炒米饼等。
马林凉果是特色食品,驰名县内外。
1972年通电话,1978年通电,1986年通自来水,2005年通互联网,2006年,开通了马林至县道公路。2008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篮球场在村前空地,有350平方米。适龄儿童到位于曲石村的大郎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房屋坐东向西。清朝初期,民居是用木条、杉皮、茅草搭盖的草房。民国年间,民居是用石头砌墙、搭泥砖、杉木、盖瓦的泥砖屋。坐南向北,逐步发展为舂墙土房,杉木、瓦结构,上下座三间房屋组合而成的平房。改革开放后,村民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墙体有的批石米、有贴马赛克、瓷片,用琉璃瓦盖房顶,室内地面有的铺地砖、有的用水磨石米、有的用瓷砖、有的用大理石铺设。
传统婚嫁中,仍保留着看家门、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和喝媳妇茶等礼俗。传统丧葬风俗以土葬为主。从2000年8月1日起,一律禁止土葬,实行火葬,但其报丧、入殓、成服、送葬、做佛事等流程还延续。随着丧葬习俗简化,大多数村民将每七天一祭直到百日祭,简化在出殡日一次性祭拜。
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节。具有特色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在正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有接大王、六祖神像的活动。该村自古有舞狮习俗,村中有喜庆大事,村民以舞狮庆祝。舞狮子到家家户户庆贺。
主要祭祖活动每年清明节期间,梁姓族人会同夏卢村、阳光大八梁姓宗亲,前往高要牛渡头与牛渡头梁姓宗亲拜祭祖墓。从2011年起,每年重阳节,举行敬老活动,由经商的乡贤,向村中60岁以上老人派发礼品、慰问金,并设宴请全体老人,向他们祝寿。
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是粤中队第二支队和第七团主要活动基地,当时村民梁齐欢、梁奕华、梁英等成立民兵组织,开展减租、减息、退租、退押等土地运动,并积极配合游击队,参加革命,支援粮食、收藏转移游击队员等。在梁炳辉、梁炳炽等捐助下,共筹得农会谷3500多斤,棉被5张送给游击队。
该村主要代表性人物:
梁奕礼(1948——),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1年12月,任广州军区工程兵财务副处长,1984年6月任财务处长,1985年参加组建广州军区审计局并任审计处长,1988年9月1日被授予上校军衔,1994年转业地方工作。梁西长(1962——),民营企业家,马村凉果厂老板,2002年选为云浮市第三届人大代表。
(资料填报:梁佐佳,初稿撰写:梁佐佳;总纂:梁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