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夏村村貌(摄于2019年,布夏村委提供)
布夏村,位于稔村镇北部,距镇政府约2.5千米。相邻自然村有茶园村、射村、新村表村,云礼行政村云礼村,布辰行政村布辰村。布夏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因何姓人躲避战乱迁入而形成。村四周有大山围绕,村边有两条河道直流白土回龙河,地势平坦,仿佛一块布,故名布夏村。村东山脉与佛山市高明区分界,村南山脉与云礼村分界。
清代,属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二区;1958年属稔村公社布夏大队;1983年属稔村区布夏乡;1987年属稔村镇布夏行政村;1989年属稔村镇布夏管理区;1999年属稔村镇布夏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何、梁、邝、姚、黎、李、龙七姓,何姓人口居多,梁姓次之。何姓于清康熙二十五年从江门迁至该地始建村。梁姓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从上沙罗陈村迁入该村。邝姓、姚姓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结伴从东成十里迁入该村。黎姓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从新兴三挺迁入该村。李姓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从稔村迁入该村。龙姓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从东成迁入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1252人,其中男性630人,女性622人;80岁以上28人,最年长者95岁(女);实际在村人口1012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1008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24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25人。祖籍该村港澳台同胞16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16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番薯、蔬菜等,兼养猪,鸡、狗、猫等,兼养塘鱼。除经营传统农业之外,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民经济来源为农业、务工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番薯。特色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粽子、炒米饼、濑粉。
省道S113线从村前经过。该村1980年通电,1987年通电话,1995年通自来水,2011年通互联网,2015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村中还建有一所卫生站、医务人员2人。
布夏小学,建于1961年。1995年新建一幢教学大楼,占地2400平方米。学生为来自布夏村行政村各村的适龄儿童。2015年,设有6个年级6个班,在校学生212人,教师11人。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是泥砖杉木瓦结构的房屋,每座占地80平方米。梁姓村民清代建有两座锅耳屋,位于布夏村中心;下坊梁姓建有三座石板包半墙的大石屋。传统民居尚存32座,已空置。从1987年后,民宅坐向改为坐东向西。大部分村民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
上坊何氏宗祠,始建于清代,是砖瓦木结构,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北坊何氏宗祠,始建于清代,是砖瓦木结构,建筑面积190平方米;梁氏宗祠,始建于清代,是砖瓦木结构,建筑面积240平方米。3座宗祠仍保持原貌,仍在使用。玉虚宫,又称北帝庙,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136平方米。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北帝诞。
村中有醒狮队,每年春节舞狮,到各家各房给村民拜年。中秋节,村民用竹扎好龙身,插上香枝,晚上点燃香枝,舞火龙庆中秋节。
(资料填报:何天祥;初稿撰写:何天祥;总纂:何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