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冷村村貌(杨敏钰摄于2019年)
布冷村,位于水台镇北部,距镇政府10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布凌村、现岗村、白田村、龙岗行政村松山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伍姓人迁入而形成。传说伍姓先祖伍晚广从高明明城云勇村迁来,养群鸭一路来到该地,并就在此落地生根。伍晚广常对鸭子说不冷,“不”与“布”音相近,后来就将村名定为布冷村。村庄地处丘陵,气候温和,是耕种养殖的好地方。与东边的鹤山市,北边的高明区相邻。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二区;1958年属稔村公社布冷大队;1959年属水台公社布冷大队;1983年属水台区布冷乡;1987年属水台镇布冷行政村;1989年属水台镇布冷管理区;1999年属新兴县水台镇布冷行政村。
世居村民只有伍姓。伍姓于元代从福建南迁至高明明城云勇村,于明洪武二年从高明明城云勇村迁至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555人,其中男性310人,女性245人;80岁以上10人,最年长者93岁(女);实际在村人口376人;农村留守儿童10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371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179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甘蔗、木薯、蔬菜等,兼养少量的猪、鸡、鸭、鹅。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的农业生产之外,村民大面积种植黑皮冬瓜、粉葛,有的进厂务工,有的从事个体户贩运瓜菜等。村民经济来源为农业、商业、务工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黑皮冬瓜、粉葛、花生、丝瓜、豆角、菜心、椰菜等。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炒米饼、粽子等。
村中尚存三坑井、中间井、塘边井,仍供使村民饮用。
县道X869线经过村边。该村1976年通电,1980年通自来水,1982年通电话,2004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05年通互联网。适龄儿童到位于布茅村的布茅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建于民国时期,是用黄泥混石灰的作舂墙壁,架杉木,盖瓦的舂墙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的是泥砖瓦木结构的房,逐步发展为青砖瓦木结构的房屋。改革开放后,大部分村民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并用瓷片贴墙体的楼房。
伍氏宗祠,建于明末,清代重修,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用于摆酒席、逢年过节村民祭拜祖先。部分已倒塌。
传统婚嫁习俗中的中原古制“六礼”在村里逐渐少见,但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送亲、摆酒请客以及新婚三天回门礼(新娘回娘家)礼俗还存在,但大多数已新事新办。
1945年,游击队员陈华来到布冷村的“兰室”书房,开展抗日活动。后又有崔学军、崔学文、大梁、小梁、大王、小王、陈全、李基等到布冷村从事革命活动。后来,武工队员何逢、郭妮、梁星等到村开展抗日工作。1947年冬天,村民伍光忠、伍来、伍有泉三人参加游击队。伍业华、伍启、伍桂、伍柮、伍群养做游击队的联络员。他们以老师、商人身份从事革命活动。1948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伍业华、伍桂被国民党军逮捕,英勇就义。1948年8月,又有村民伍鉴、伍益参军。1949年,伍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该村是革命老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