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凌村村貌(杨敏钰摄于2019年)
布凌村,位于水台镇北部,距镇政府10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南村、布冷村、白田村。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陈姓人迁入而形成。由于溪流冲刷的岩石凌角锋利,村民认为有泉水,必出凌角,故把村子定名为布凌村。群山环抱,百川汇集,溪流遍布,“布”在古越语中为水泉之意。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二区;1958年属稔村公社布冷大队;1959年属水台公社布冷大队;1983年属水台区布冷乡;1987年属水台镇布冷行政村;1989年属水台镇布冷管理区;1999年属水台镇布冷行政村。
世居村民只有陈姓。陈姓先祖陈奕公于元末南迁至鹤山址山凌村,明洪武元年从鹤山址山凌村游牧迁至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431人,其中男性231人,女性200人;80岁以上8人;最年长者90岁(男);实际在村人口261人;农村留守儿童1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58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170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甘蔗、木薯、蔬菜等,兼养少量的猪、鸡、鸭、鹅。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的农业生产之外,村民大面积种植黑皮冬瓜、粉葛,有的村民从事个体户贩运瓜菜。村民经济收入来源靠农业生产、商业、务工。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黑皮冬瓜、粉葛、花生、丝瓜、豆角、菜心、椰菜等。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炒米饼、粽子等。
县道X869线经过村边。该村1976年通电,1980年通自来水,1982年通电话,2004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05年通互联网。还建造了景星楼和庆云楼作为集体办公场所。适龄儿童到位于布茅村的布茅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明末民居大都是砖木瓦结构的平房,有采用泥砖、杉木和瓦建造的民居,也有用青砖、石板、杉木和瓦建造的民宅,有一廊一房、也有一座三间、中间是天井的布局,均坐北向南。改革开放后,在旧村的前面建设了一排排整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1998年在距离旧村的路边约500米处,建设了布凌新村。新村的房屋全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或二层以上的楼房。
村中有世德堂(私塾学堂)、陈氏公祠、明达陈公祠、帝瞻陈公祠。
1990年建造的水塔刻有一对联“山下清泉长流流千古,塔中甘露满溢溢万家”。
每逢春节有舞狮子助庆。除夕,村民张贴春联,包裹蒸粽、做年糕、炸煎堆、油角等贺年食品;春节探亲访友拜年。婚姻嫁娶要大排筵席、宴请亲友。生儿育女设满月酒席庆贺;如上年村民生男丁,则在正月初八举行“挂灯”仪式,因为丁与灯偕音,又要挂花灯,一直挂至元宵节结束。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村民祭先祖祈福。
该村是革命老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