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簕竹塘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簕竹塘村村貌(摄于2019年,北降村委提供)

簕竹塘,位于稔村镇南部,距镇政府约15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岭咀村、北降村、坝塘行政村坝塘村、芦村行政村芦村。始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由陈姓人迁入而形成。传说在旧村的周围,种满簕竹,只留三个出入口,防范贼人的抢夺,故取名簕竹塘村。原旧村有300年历史,新村于1980年开始迁建。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二区;1958年属稔村公社北降大队;1983年属稔村区坝塘乡;1987年属稔村镇北降行政村;1989年属稔村镇北降管理区;1999年属稔村镇北降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江、陈、邝、王、叶、邓六姓。陈姓占全村人口的75%。陈姓在明隆庆三年从新兴新城厚良村迁至该村。江姓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从天堂迁至该村。邝姓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78年)从太平罗陈迁至该村。叶姓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从太平社圩迁至该村。王姓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从稔村镇白土村迁入该村。邓姓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从车岗迁入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536人,其中男性271人,女性265人;80岁以上16人,最年长者89岁(女);实际在村人口265人;农村留守儿童47人;生活主要靠农业收入263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271人。非户籍外来人口47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木薯、番薯、蔬菜等,兼养鸡、鸭、猪、牛等。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农业之外,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民经济来源为农业、务工。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木薯、甘蔗、香蕉等。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炒米饼、粽子等。

村道与县道X534线相接通。该村1978年通电,1996年通电话,2008年通自来水,2013年通互联网,2014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1963年自筹资金,建起了一座水力发电站,用水力碾米。2015年兴建一座文化楼和停车场,安装村路灯。适龄儿童到位于坝塘村的兴育学校就读。

在旧村有一棵大榕树,有300年树龄。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是黄泥土舂墙木瓦结构的房屋,每座占地80平方米,坐南向北。传统民居尚存21座,已空置。改革开放后,村民们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有的墙体贴瓷砖。

有宗祠六座:陈氏会连公祠、陈氏宗祠、邝氏宗祠、江氏宗祠、邓氏宗祠、陈氏开谦公祠,仍作宗祠使用。陈氏会连公祠,建于1998年,占地85平方米,2013年重修,大门前有对联“村民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陈氏宗祠,建于2014年,占地85平方米,大门前有对联“祖德宗功千载盛,子承孙继万年春”。陈氏开谦公祠,建于2010年,占地85平方米,大门前有对联“陈开千秋业,谦和万代兴”。玉虚宫,建于1996年,占地20平方米。

大榕树下有几块大石头,堆成一堆,立有个土地庙。每逢节日,村民都前去祭拜。村民每逢结婚、生小孩、小孩满月,人们都会请亲朋好友共饮同贺;老年人去世,还请道士做法事。

陈二苟(1924—1984),曾任肇庆行署专员、四会县县委书记。

(资料填报:邝光荣;初稿撰写:陈进荣;总纂:胡金水)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