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南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南村村貌(杨敏钰摄于2019年)

南村,位于水台镇东北部,距镇政府10千米。相邻自然村有白田村、谷村、布凌村,鹤山市吉唐村、西金竹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2年),由杨姓人迁入而形成。因建村于丘陵山区的“仙人侧睡”旁,坐北向南,而取名南村。村前有宅帽岗山,村后有凤凰山。

清代,属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二区;1958年属稔村公社布冷大队;1959年属水台公社布冷大队;1983年属水台区布冷乡;1987年属水台镇布冷行政村;1989年属水台镇布冷管理区;1999年属水台镇布冷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陈、杨、林三姓,陈姓约占村中总人口的95%。杨姓于清康熙三十年从南雄搬迁到该村。清康熙五十四年(1716年),附近的良田村陈姓第九世维章也相中该地,于是带学贤、学文、学仕3个儿子从良田村搬迁至该村,与当时杨姓合村而居。林姓于1968年从布茅良田村搬迁到南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415人,其中男性220人,女性195人;80岁以上10人,最年长者88岁(男);实际在村人口185人;农村留守儿童1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166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230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甘蔗、木薯、蔬菜等,兼养少量的猪、鸡、鸭、鹅。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的农业生产之外,村民大面积种植黑皮冬瓜、粉葛,有的外出务工,有的从事个体户贩运瓜菜等。村民经济来源为农业、商业、务工。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黑皮冬瓜、粉葛、花生、丝瓜、豆角、菜心、椰菜等。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炒米饼、粽子等。

传统特色食品是“银仔”,春节前每户最少10多斤粘米粉,用于做“银仔”,即把粘米粉用水和成粉团,做成直径约10厘米、厚1厘米的圆锥粉团,形似过去的白银币,故称“银仔”,喻意金玉满堂。做成后蒸熟凉干,泡水待食。

县道X869线从村边通过。该村1982年通电;1998年通自来水,通电话;2005年通互联网;2013年实现村水泥道硬底化。村中统一安装排污地下管道,还安装了路灯。在新村南侧建起了休闲小公园。周围披绿草、种绿树、种鲜花。环村大道并装上了路灯,村道实现水泥硬化(约1500米)。新旧村环村水泥路有2500米,污水净化池1个,公厕1个,垃圾池2个,村标1个,太阳能路灯53盏,标准篮球场1个,休闲公园2个。适龄儿童到位于布茅村的布茅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是砖(泥砖)瓦木结构,一座三间的布局较多。2004年,在旧村建了一条统一规划规范的南村新村,每座占地66平方米。第一层限高3.8米,巷横、直、宽3米,后巷比前巷高10厘米。

陈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占地180平方米,坐向与民居一致,门口宽1.28米,高2.48米,只用四块大理石镶嵌而成,门头上横挂着一块长2.46米、宽80厘米、厚10厘米的用木雕刻而成的“陈氏宗祠”匾额;八字樑乃用古木,梯形排列,共5层组成。宗祠整体布局分前、中、后三进:前进为门口走廊及屏风,中进为两侧走廊、中间开口天窗,后进为祭祀用地。宗祠门口对联:“太邱世泽,颍水家风”,“陈氏宗祠”匾额右上角雕有“颍水堂”字样(这匾额现还挂在宗祠大门口上);宗祠后普写道:“承先启后开鸿业,追本思源祀宗功”。延香堂门口对联有“诗书德泽,祖道明昌”,光裕堂对联有“克勤克俭承祖德,能文能武振家声”。该宗祠保存尚好,仍在使用中。还有一座光裕堂,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光裕堂结构与陈氏宗祠相似,也分前、中、后三进,门口两侧用光滑的大理石砌成高60厘米、宽2.3米、长3.5米的平台,大门口宽1.90米、高3.86米,也用四块大理石镶嵌组成;屋脊、屋臂则是精工的泥雕,雕有双龙含珠、麒麟呈祥,还雕有各种飞鸟、鲜花。前后两进的瓦面,到目前依然如故,滴水不漏。随后,在宗祠的西边,建起一座简陋的延香堂(2013年已重建),仍在使用中。

每年农历正月初十定为挂灯日,十六为完灯日。挂灯,上年家中有新生男儿,在正月初十开灯,挂灯人家宴请亲朋好友。初十当晚7点钟左右,村民们敲锣打鼓,舞着醒狮,烧鞭炮,排着长队从宗祠出发,到土地公里把拜祀时插香那个香炉接回宗祠。这里有规定,上年第一个生男孩的男子捧香炉,第二个的捧米斗,第三个、第四个……打伞跟着。把香炉放置后,锣鼓震关,鞭炮齐鸣,随后烟花满天。这过程,村民叫接社公,社公接回宗祠后,村民从正月十一至十五,早晚到宗祠上香祭拜,正月十六完灯,又把香炉送回土地公。

1944年,原任粤中纵队第六支队十八团团长叶琪(高明小洞人)在南村延香堂以教书为名开展地下工作,长达四年。村中成立了党小组,办起了小学,建立了活动联络站。后因叶琪及该村的武装人员被迫转移到凤凰山一带隐蔽活动,缺粮、缺衣。此时,南村村民主动参加地下工作(当时叫堡垒户)暗中保护叶琪等,为他们送饭、送水。1947年,叶琪经常到良田秘密工作,堡垒户三三两两,以去良田探兄弟为名,保护叶琪安全到良田开展工作。1948年3月27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高鹤地区统一的人民武装队伍——新高鹤人民解放军总队在良田村小学正式宣布成立。总队长梁文华、副总队长叶琪。趁着总队成立的东风,1948年6月,南村武装人员陈平、陈月娥、陈月意、陈初长、陈玉莲、陈平治,联合叶琪率领的小分队,从三面包围了据守在南村延香堂的国民党兵。在战斗中,力气较大的陈平治,瞄准延香堂中间的开口天窗,一连投了三个手榴弹。最后,国民党兵因延香堂伙房后墙被炸开了一个洞落荒而逃。延香堂墙壁四处弹孔,屋内一块大石断裂,伙房后墙的大洞现仍可见。

1948年10月,由陈财、陈英等10人组成了南村自卫队,保一方平安。陈福、陈生则加入陈建庆(布茅人)率领的革命武装队伍,后来,陈福在陈建庆部下当警卫员。

陈贵(1933—),曾任肇庆专署官员,后到广州市公安局任处长。

该村是革命老区村。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