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坝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坝村村貌(摄于2019年,坝村行政村提供)

坝村,位于稔村镇东部,距镇政府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双阳行政村双阳村,云盏行政村云盏村,云礼行政村云礼村,页村行政村坩抽村、勒呈村。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由王、李、林、周四姓因躲避战乱,结伴迁入而形成。建村时,因王姓人持权争霸,故得名霸村,后改坝村。坝村位于平原地带,有双利山、坩马山、旱叉顶、塔石顶。迴龙河支流经村口横向流过,有梅仔坑山塘。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二区;1958年属稔村公社坝村大队;1963年属稔村公社云礼大队;1983年属稔村区坝村乡;1987年属稔村镇坝村行政村;1989年属稔村镇坝村管理区;1999年属稔村镇坝村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王、林、李、周、陈五姓,陈姓人口居多。王、林、李、周四姓于明天顺元年,结伴从开平马冈迁至该村。陈彦桂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从高要迁至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1065人,其中男性557人,女姓有508人;80岁以上20人,最年长者92岁(男女各1人);实际在村人口771人;农村留守儿童12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755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294人。非户籍外来人口13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24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木薯、花生、水果、蔬菜等,兼养猪、鸡、鱼。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农业之外,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民经济来源为农业收入、务工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大白菜。水产品有鲩鱼、鳙鱼、鲢鱼。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粽子、濑粉等。

省道S274线从村前通过。该村1983年通电,1997年通电话,1998年通自来水,2002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15年通互联网。村中建有灯光球场、羽毛球场、文化广场等。

坝村小学,建于1950年。学生为来自坝村的适龄儿童。2015年,设有3个年级3个班,在校学生61人,教师5人。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是泥砖杉木瓦结构的房屋,坐东向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发展为红砖青砖杉木瓦结构,有的前廊假天台房屋。传统民居尚存78座,大部分已空置。改革开放后,村民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浆贴瓷砖的楼房。

在兵荒马乱年代,为避免土匪贼寇烧杀掠夺,村民建房呈耙齿状,在主巷南北方向建有门楼,夜间下闸,并在各坊制高点建有碉楼,发现敌情敲锣为号。南安楼,始建于1970年,2009年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125平方米,是一队队址,也是村民聚会的场所。陈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建筑320平方米,2014年重修。陈氏宗祠内有《陈姓祖训》《陈姓家训》。宗祠门口有对联一副:“太邱垂福泽,颍水派流长”。玉虚宫,始建于清末,1985年重修,供奉北帝、华光、夫人、大小先锋。农历三月初三为北帝诞,活动从三月初二下午开始,三月初四上午结束,邻近村民参加祭拜。

传统婚嫁习俗已少见,但送报日、送请帖、三朝回门尚有传承,其他多为新事新办。农历二月初四至二月初六为巡门节(旧时村民捧北帝像上门逐户拜门祈福已得名),节日用棕子、食品拜奉。每年清明节下午,全村人集中到田螺挞舌太公山扫墓。

1998年,坝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