坩灶村村貌(梁亦登摄于2016年)
坩灶村,位于稔村镇东部,距镇政府约4.5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山口村、双阳村、云礼行政村云礼村。村庄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由邓姓人因躲避战乱迁入而形成。村庄位于丘陵地带,村西边微微凸起像炉灶,故称坩灶村。
清代,属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二区;1958年属稔村公社云礼大队;1975年属稔村公社双阳大队;1983年属稔村区双阳乡;1987年属稔村镇双阳行政村;1989年属稔村镇双阳管理区;1999年属稔村镇双阳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李、邓、梁、陈四姓,第一大姓为邓姓。邓姓于清康熙三十九年,从阳春河迁入该地。梁姓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从王香地上莲塘村迁入该村。李姓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从高要白土村迁入该村。陈姓于1932年,从洞口大稳村迁入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230人,其中男性120人,女性110人;80岁以上6人,最年长者87岁(女);实际在村人口150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147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80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蔬菜等,兼养鸡、鸭、猪等。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农业之外,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民经济来源为农业、务工。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等。传统食品有粽子和濑粉,其中冬至、春节包粽子,中秋节制作濑粉。
省道S274线、高恩高速经过该村。该村1975年通电,1976年通电话,2005年通互联网,2010年通自来水,2011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适龄儿童到位于双阳村的双阳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是泥砖杉木松木瓦结构的房屋,坐北向南,逐步发展为青砖、红砖杉木瓦结构单间的平房,每座占地70平方米。传统民居尚存35座,已空置。改革开放后,村民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墙体内外张贴墙体砖,地面铺地板砖。
传统婚嫁习俗中的中原古制“六礼”在村里逐渐少见,但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送亲以及新婚三天回门礼(新娘回娘家)等礼俗还存在,但大多数已新事新办。随着传统丧葬习俗简化,大多数村民将每七天一祭直到百日祭,简化为在出殡日一次性祭拜。每年中秋节,村民习惯吃濑粉,大多数村民会在前一天晚上,用“粉仔钵”将粉仔濑好,经过凉水浸后捞出晾干待用。到了中秋节一早,买回鲜牛肉、烧猪肉,再配上葱、蒜、姜,再加上用鸡,猪骨等食材熬制的上汤,放进做好的粉仔,便煮上一盘“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