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窝村村貌(摄于2019年,睦党行政村提供)
龙窝村,位于稔村镇南部,距镇政府5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大江村、华宅村,高村行政村高村,湴塘行政村湴塘村。始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由周、冯两姓人迁入而形成。村庄后山脉一直延伸到村中,就像一条龙在此盘居成窝,故取名为龙窝村。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照会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二区;1958年属稔村公社睦党大队;1983年属稔村区睦党乡;1987年属稔村镇睦党行政村;1989年属稔村镇睦党管理区;1999年属稔村镇睦党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冯、伍、姚、李、甘、杨六姓。周、冯两姓于明正统十三年结伴从南雄珠玑巷迁入该村。伍、姚两姓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结伴从南雄珠玑巷迁入该村。李姓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从都斛迁入该村。甘姓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从县城南外村迁入该村。杨姓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从开平四九迁入该村。周姓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从龙窝村迁往外地去。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280人,其中男性130人,女性150人;80岁以上1人(82岁,女性);实际在村人口220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18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6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6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番薯、木薯、蔬菜类等,兼养鸡、鸭、鱼、猪等。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农业之外,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民经济来源为农业、务工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木薯。水产品有鲩鱼、鳙鱼、鲢鱼。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粽子、濑粉。
县道X534线从村前经过。该村1971年通电,1978年联通南方电网用电,1987年通电话,2000年安装自来水,2003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11年通互联网。1963年建了村会堂。1971年,该村办起了发电厂,同时建起辗米厂。2006年建成了文化广场。2015年兴建了村文化大楼,村周边种上了绿化带。适龄儿童一、二、三年级前在睦党小学就读,四、五、六年级到页村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明时期,房屋多是采用就地取土,加入石灰、黄泥土等材料炼制,用木板作模板,然后将炼制好泥土倒进模板,用木头舂实,然后除去模板,架杉木,盖瓦的舂墙屋。有的民居是青砖大屋,门口建有门楼,进入门楼到天井,然后到大厅。天井到大厅门口有走廊,走廊两边有偏门、有厢房,大厅瓦面的水、厨房两边瓦面的水、门楼瓦面的水都流入天井叫“四水归源”,每座民居占地100平方米,坐西向东。传统民居尚存26座,大部分已空置。改革开放后,大部分村民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
镇龙庙,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占地50平方米。村民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举行拜祭仪式。
传统节庆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除夕,各家各户张贴春联、包粽子、制炒米饼、炸油角,用猪肉、鸡、生菜、生葱、糕点祭拜先祖,一家人吃丰盛的团圆晚餐。正月初一,大人小孩穿新衣,燃放烟花、鞭炮迎新春。
甘元宽(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参加瑞州府考试中获得头名,得“文魁”牌匾。李炳庆(1938—1958),解放军战士,于广州因公牺牲,被新兴县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