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晚明史 朝廷与党争》

简介: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章 “争国本”:围绕册立皇太子的纷争

一 “争国本”的由来

二 朱翊钧的宫闱生活与酒色财气习性

1.朱翊钧的“衽席之爱”“曲蘖之好”

2.雒于仁:“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

三 册立东宫之争

1.“中外人情咸谓久当册立”

2.“朕怪其聒激渎扰,归过于上,要直于身”

3.册立无望,大臣纷纷挂冠而去

4.王家屏封还谕旨,以去格主

四 所谓“三王并封”之议

1.赵志皋老迈无能

2.王锡爵复出

3.“今日犹豫之旨,群臣将何所取信耶?”

4.“伏乞天恩,容令认罪改正”

五 皇长子常洛由出阁到册立

1.皇长子常洛出阁讲学

2.一拖再拖的冠婚礼与册立礼

第二章 疑影重重的内廷

一 楚王案

1.封建与藩王

2.“楚藩大变异姓假王”

二 妖书案

1.《闺范》《闺范图说》与《忧危竑议》

2.《续忧危竑议》引发的政治地震

3.“妖书案”的株连

4.且看“妖书案”如何收场

5.余波:内阁成为众矢之的

三 梃击案

1.皇太子朱常洛的厄运

2.疑窦丛生的梃击案

3.上谕:“毋得株连无辜,致伤天和”

第三章 勤于聚敛怠于临朝的皇帝

一 “帝耗天下以给福王”

1.福王朱常洵的靡费

2.一拖再拖的福王“之国”

3.“举江北半壁之天下,尽属藩使之鱼肉”

二 聚敛财富:矿税太监横行

1.贪财君主的聚敛癖好

2.矿税太监一瞥

3.登峰造极的制度腐败

三 临清民变、湖广民变及其他

1.太监马堂的横征暴敛与临清民变

2.太监陈奉的鸱张狠毒与湖广民变

3.苏州民变与云南民变

4.只撤矿监,不撤税监

四 怠于临朝的朱翊钧

1.为何怠于临朝?

2.“廊庙不成廊庙,世界不成世界”

第四章 东林书院的实态分析——“东林党”论质疑

一 “维世教觉人心”:东林书院的本来面目

1.杨时的东林书院与邵宝的东林书院

2.顾宪成兴复东林书院

3.东林书院的规制、会约与院规

二 “课实功以穷经”,“绝议论以乐时”——东林书院的日常生活

1.大会、小会与日课

2.《东林商语》与《东林论学语》——东林书院的讲义

3.“独以全力用之圣学”

三 政治诬陷:“讲学东林,遥执朝政”

1.“人情所最跂望者无如开言路、起废臣二事”

2.“顾宪成起升南京光禄寺少卿添注”

3.“直道难容,枉道易合”——关于《寤言》与《寐言》

4.淮抚李三才的为官风采

5.“料攻淮则东林必救,可布一网打尽之局”——顾宪成与李

三才

6.“张四面之网,造无底之阱”

四 东林非党论

1.李三才:“以消党祸,以安天下”

2.“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

3.“小人之倾君子,未有不托于朋党之一言”

4.关于“东林”与“浙党”

第五章 从泰昌到天启

一 昙花一现的泰昌朝

1.万历的最后岁月

2.来不及施展的泰昌新政

3.郑贵妃、李选侍上蹿下跳

4.泰昌皇帝朱常洛之死

二 从泰昌到天启的过渡

1.围绕李选侍移宫的纷争

2.天启皇帝朱由校即位

3.短暂的“众正盈朝”局面

第六章 畸形的阉党专政时代

一 三位一体:朱由校·魏忠贤·客氏

1.朱由校:醉心于玩乐的皇帝

2.魏忠贤:市井无赖登上权力巅峰

3.客氏:从乳媪到“老祖太太千岁”

二 正与邪的较量

1.魏忠贤的阉党

2.邹元标、冯从吾与首善书院事件

3.“空人国以庇私党,詈道学以逐名贤”——文震孟、郑鄤的

忿激之论

4.另一种形式的较量

三 惊心动魄的倒魏风潮

1.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

2.“臣工先后申疏无不危悚激切”

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四 反攻倒算:六君子之狱

1.官场大清洗

2.杨涟:“仁义一生,死于诏狱”

3.左光斗:“辱极苦极污极痛极,何缘得生”

4.魏大中:“臣子死于王家,男儿常事”

5.“虎狼之肆威,狗彘之不食”

五 镇压正人君子的舆论攻势

1.篡改当代历史的《三朝要典》

2.仿效《水浒》一百零八将的《东林点将录》

3.《东林党人榜》及其他

六 浩气长存:七君子之狱

1.黄尊素:“正气长流海岳愁”

2.高攀龙:“心如太虚,本无生死”

3.李应昇:“十年未敢负朝廷”

4.缪昌期:“一死无余事,三朝未报心”

5.周顺昌与“开读之变”

6.周宗建与周起元之死

七 魏忠贤个人崇拜运动

1.“奢侈性成,服妖僭制”

2.无上名号:“九千九百岁爷爷”

3.“遍地立祠,设像祝釐”

《重写晚明史》后记


上一篇:《古代丝绸之路的绝唱 广东十三行》 下一篇:《文明(套装共2册)》